全国咨询热线 全国咨询热线:18925237210(钟小姐)

产品中心

新民述评丨看懂食品添加剂新规“加减法”背后的新意

来源:kaiyun官网    发布时间:2025-02-28 12:08:57

  2025年2月,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以下简称“新规”)正式实施,取代了已沿用10年的2014版标准。这一新规的出台,不仅是对饮食业规则的一次重大调整,更是对老百姓“舌尖上安全”的悉心守护。

  新规中剔除了部分已丧失工艺必要性的添加剂,还对甜味剂、防腐剂等的应用限制范围和限量做了严格限制。更严新规的“紧箍咒”看似做了诸多“减法”,实则对于饮食业的长远发展、食品安全公信力的提振等,大有“加法”空间。

  食品安全没有最严,只有更严。此次食品安全新规内容丰富,贯穿了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等多个环节,其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范成为亮点之一。比如,脱氢乙酸钠不得在淀粉制品、面包、糕点、黄油、预制肉制品、果蔬汁等7类食品中使用,其在腌渍蔬菜中的最大使用量也从1g/kg调整为0.3g/kg。通俗地说,就是为食品防腐保鲜剂的合理使用划定了更清晰的“红线”,让企业依规行事,最终提升食品安全公信力,成为拉动消费的引擎。

  虽然新规在短期内会给食品公司能够带来一些挑战和困难,但换个视角来看,也为整个饮食业带来了新机遇。此次新规对于食品采购、生产、制作、监管等全过程提出更高更规范的要求,有望“倒逼”企业从源头开始,对食材、加工技艺等开展大刀阔斧的改革。企业要闯出新路,要重新审视产品配方,寻找合适的替代添加剂,优化生产的基本工艺,确定保证产品符合新规要求。比如,很多市民喜欢喝的奶茶,“珍珠”的配料属于淀粉制品,其成分也涉及新规添加剂的禁用范围。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茶饮企业要重新调整“珍珠”的配方和生产的基本工艺,加大新技术研发的投入,开发制作出既符合法规又满足那群消费的人口味的新产品。

  一些创新型公司能够抓住这波“红利”,探索新的防腐技术和天然防腐剂的应用路径,研发出更多“网红”爆款产品,满足那群消费的人对健康食品与日俱增的需求;一些技术实力较弱、不足以满足新规要求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还有一些老字号企业干脆采用“笨办法”,最好能够降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也获得了一批拥趸,一同推动行业重新洗牌,向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民以食为天,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食品法律和法规。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并随时代发展不断修订完善,适应新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针对老百姓关注的预制菜、乳品、农产品、定量包装食品、网络餐饮平台等,有关规定法律法规陆续出台,不断织密食品安全的保护网。为保障公众健康和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国对食品添加剂一直实行严格的准入和淘汰机制,开展持续、动态的跟踪评估,不断调整其使用范围和使用量。

  此次新规出台后,为了确认和保证精准落地,除了政府部门加强监管外,相关检测技术的迭代升级也迫在眉睫。不妨激励科研机构和企业组织合作,研发出更加快速、准确、灵敏、便捷的检测的新方法和设备,提高对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的检测效能,让公众成为监督食品安全的“第三只眼”。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自我加码,对标国际食品认证标准,争取获得国际食品安全质量认证、安全认证等,增强消费者信任感、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为扩大国内市场乃至“出海”打造“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