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南海西北陆坡沉船出水文物初次露脸再现500年前海上交易盛景
日前,“深蓝瑰宝南海西北陆坡一二号沉船考古效果特展”在我国(海南)南海博物馆露脸,招引社会重视。“国庆节假日,日均观赏人数达1万人次,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我国(海南)南海博物馆馆长辛礼学说。
此次展览是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考古效果国内首展,展出408件(套)出水文物,经过“探渊寻珍”“水府琳琅”“巧缮焕新”三部分,全方位呈现考古发现、开掘进程、科技使用和效果,并凭借VR眼镜、“飞阅南海”数字飞翔影院等科学技能手段,让观众沉溺式体会深海考古之旅。
2022年10月,我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讨地点我国南海海域展开科学考察和深潜作业时,先后发现两处相距12海里的古代沉船遗址。随后,国家文物局考古研讨中心、我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讨所、我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联合展开考古查询,由此揭开了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的奥秘面纱。该考古项目当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24年5月,国务院核定发布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水下文物维护区。
辛礼学说,曾经发现的沉船一般在岛礁或海岸邻近,归于浅海规模,比方南宋华光礁Ⅰ号沉船是在水下3米处,但这次在水下1500米的深海里找到了沉船,表现了我国科学技能进步对海洋考古的推进。
步入展厅体会区,戴上VR眼镜,似乎置身于海底考古现场,呈现眼前的是沉船遗址中堆积如山的各类陶瓷器。“捡”起一件打量,眼前马上浮现出具体的介绍珐华贴金镂空应龙纹梅瓶,明代,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遗址出水,口径5厘米、底径10厘米、高30厘米,瓶身共有5层装修,第一层与第三层均为素面钴蓝釉,第二层以孔雀蓝釉为地,饰镂空缠枝金彩牡丹纹,第四层以孔雀蓝为地,饰镂空应龙云海纹,第五层为孔雀蓝釉莲纹,内饰金彩云头纹。
这件珐华贴金镂空应龙纹梅瓶是此次展览中的精品。珐华又称“法花”,始创于元代,昌盛于明代,是以低温釉彩装修的陶器或瓷器。珐华器工艺杂乱、色彩艳丽,有“黄如金箔、紫如茄衣、蓝如水晶、绿如翡翠”之誉。
辛礼学说,珐华器传世较少,这是国内初次在古代沉船中发现珐华器,并在珐华器上初次发现外表贴金的工艺。
这件珐华彩瓷梅瓶的另一亮点是应龙纹。应龙,又称翼龙、飞龙等,双翅似蝙蝠,腹部有鱼鳍,腾云踏浪,动感十足。明正德时期,应龙纹在民窑瓷器上较为常见。
据介绍,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遗址遗存货品估量在10万件以上,现在出水文物890件(套),其间,瓷器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包括青花、素三彩、珐华彩、单色釉等多个种类,产地以景德镇窑为主,部分为龙泉窑产品。此次展览中,共有13件(套)珐华彩瓷器展出。
海南省文物考古研讨院(南海深海考古研讨院)院长宋建忠说,以往发现的沉船多装载用于出口的我国陶瓷器,而南海西北陆坡二号沉船装载的主要是摆放严密、堆放规整的乌木原木。这些乌木外表呈黑色,经初加工,剥去树皮、枝杈,截成必定长度,短者约0.6米,长者约2.5米,直径9厘米至28厘米不等。
乌木自古就是名贵木材,被大规模的使用在制造各种用具。据史料记载,隋唐时期,我国从东南亚、南亚很多进口楠、桧、松、杉、苏、乌等木材。至明代,乌木成为朝贡交易的重要品类。
考古学家以为,南海西北陆坡二号沉船很可能是来自广东或福建的私家商船,满载我国的货品至马六甲区域进行交易,返程时收购了产于印度洋区域的乌木,经过南海西北陆坡时不幸失事。
本年5月,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考古第三阶段第16次深潜中,发现了“丙寅年造”红绿彩瓷碗,由此确认了一号沉船的时代。
此前,考古学家经过对瓷器形制与纹饰的研讨,估测一号沉船的时代应为明正德时期(1506年1521年)。这一时期,景德镇瓷器外销昌盛,孔雀绿釉、素三彩等贵重种类及珐华器皆有烧造。“丙寅年造”编年款的发现,证明了专家的揣度,丙寅年对应的是明正德元年(1506年)。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讨中心水下考古研讨所馆员黄泽鹏说,此次深海考古出水的瓷器中,“仙人乘槎”“翼龙戏珠”“松竹梅石”等纹饰清雅脱俗,“一鹭莲科”“和平有象”等造型具有吉利涵义。“一鹭莲科”将莲花和鹭鸶的形象组合在一起,“鹭”与“禄”谐音,“莲”与“连”谐音,“科”代表科举;“和平有象”造型为一只身形雄健的大象,涵义国家和平、大众休养生息,“象”与“祥”谐音,代表吉利如意。
专家研讨以为,二号沉船时代可能是明弘治时期(1488年1505年)。为了阐释二号沉船遗物乌木的用处,此次展览从故宫博物院借展了乌木卷书式扶手椅、乌木股嵌铜丝边画花鸟图面折扇、乌木嵌螺钿双螭纹小盒等文物。
乌木是一种世界性的交易木材,不仅为我国人喜欢,也深受大帆海时代欧洲人的喜爱。展板上呈现了俄罗斯圣彼得堡艾尔米堪什博物馆保藏的《乌木盒子静物画》。这幅油画以17世纪马德里贵族下午茶为创造布景,描绘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名贵交易品。画面中盛放物品的盒子由产自热带区域的乌木制成;左边银盘中的两只青花小杯,一件满绘花卉纹,另一件绘浅淡的山水图景,应来自我国景德镇。
文物研讨专家章佩岚说,在明代,跟着帆海技能发展和海上交易昌盛,我国与世界各地的沟通日益频繁。景德镇窑等各大窑口出产的瓷器远销海外,来自异域的珍惜货品也经过海上丝绸之路运抵我国。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的考古发现,提醒了明代中期海上交易的繁荣景象和双向活动特色。一号沉船满载着各式精巧的我国瓷器,展现了其时瓷器外销的盛况;二号沉船以很多进口乌木为主要货品,填补了以往水下考古发现的空白。这两艘沉船为研讨这一时期中外经济文化沟通供给了名贵的什物材料。
南海西北陆坡两处沉船遗址坐落海南岛东南部,东南衔接西沙群岛北部岛礁,是北部湾的东南出口,也是古代航路上的重要节点。
为探明这两处沉船遗址的散布规模和保存状况,2023年5月至6月、9月至10月,2024年5月至6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讨中心、我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讨所、我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联合组织施行了3个阶段的水下考古查询,“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下潜63次,无人潜水器下潜3次,在水下上班时间达542小时,共提取出陶器、瓷器、原木等928件(套)。
辛礼学说,1500米深的海底基本上没有阳光射入,被称为海洋的“午夜区”。该区域水温终年保持在3℃到4℃,静水压力是海平面的150倍,因而,深海考古的难度远超陆地考古。
我国深海考古尽管起步较晚,但近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我国在海洋工程、水下机器人、深海勘探等范畴的技能实力逐步增强,为深海考古供给了强有力的技能支撑。2018年西沙北礁考古查询,标志着我国海洋考古初次进入千米级深度。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的考古作业,进一步证明我国在深海考古范畴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历经500多年海水腐蚀,沉船出水陶瓷器外表多附着海泥质、铁锈质污染物,部分珐华彩和素三彩瓷器呈现剥釉和伤彩的状况,金属器外表则有不同程度的锈蚀。文物维护作业者需求第一时间采纳清洗、脱盐、防腐、防霉等现场维护的办法,有用阻挠、推迟文物因环境改变而发生损害。
此次展览专门设置了出水文物维护展现板块,观众可以正常的看到浸泡在脱盐溶液里的陶瓷器和乌木等文物,并经过多媒体视频直观地了解文物修复进程。
“咱们现已收到海外观众和世界同行的约请,期望能让出水文物去国外展出。”辛礼学说,现在的开掘仅仅揭开了冰山一角,环绕这两艘沉船的考古作业将继续多年,展览将依据考古发展不定期“上新”。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答应证编号:6212006002 ICP存案:陇ICP备17001500号 运营答应证编号:甘B2-20060006 播送电视节目制造运营答应证编号:(甘)字第079号增值电信业务答应证编号:甘B2__20120010
主办:甘肃中甘网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本网终年法律顾问团:甘肃调和律师事务所()甘肃天旺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