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冠超级免疫者”又火了:成果是记者想搞个大新闻!
说的是美国佐治亚州 56 岁的约翰霍利斯( John Hollis ),被发现具有“超级血液”,
我们都知道,差评君是个好奇心很强的人,关于这种怎样看怎样离谱的事,实在是不由得手痒,顺手在网上搜了一下这件事。
于是就细心看了看信息源自,成果发现,竟然是《每日邮报》。
光看这个新闻来源就能够判定,这一条音讯,就算不是假新闻,也是被添枝加叶过。
《每日邮报》算得上英国的老报纸,早在 1896 年就开端出售,至今《每日邮报》的网站,其拜访人数依然在媒体网站中独占鳌头。
其时,《每日邮报》煞有介事地说,由于雾霾太重,为了能看到日出,北京的市民纷繁跑到各大广场上,经过电视大屏幕看播映的日出场景。
那一阵,北京的雾霾的确十分严峻,不少媒体,像《年代》、 CBS 新闻和《赫芬顿邮报》都信了,纷繁转发了这个新闻。
其实吧,大屏幕播映的日出场景,是一个全年无休播映的旅行广告,跟雾霾一毛钱联系都没有。
2016 年,《每日邮报》报导了这样一个音讯,说某世卫官员表明,手套、奶嘴等日用品,含有MBT( 2-巯基苯并噻唑),或许会引起膀胱癌、大肠癌和血癌等。
追根溯源,其实是2016年2月,24名专家到世界卫生组织旗下的“世界癌症研讨中心”开会,在研讨报告中,他们将MBT成分列为“ 2A 致癌物”。
由于在出产橡胶制品时,会发生 MBT,因而专家的主张是“暴露在很多 MBT 环境的工厂工人要注意”,但压根没提民众该避开哪些日用品。
但《每日邮报》报导时,操作方法却是只报导某个不知名字的世卫官员的话,将他或许是随口说到的手套、奶嘴啥的,耸人听闻地写成会致癌。
也正是由于《每日邮报》有这么多“光芒业绩”,早在2017年,网的修改们就投票,将归入底子不可靠音讯来源。
英文修改们赞同把《每日邮报》列入制止引证、链接的不可靠音讯来源▼
一切的描绘,都还停留在 2020年,乔治梅森大学对这个叫 John Hollis 的男人的测验成果上。
也便是说,环绕 John Hollis 的“超级抗体”研讨,没有值得说的新进展。
那么,John Hollis 是不是真的那么强,能够彻底免疫新冠病毒呢?
今年年初,宣布在《美国医学会杂志》 JAMA 上一篇论文,得出一项研讨成果:
简单说,便是一般人在接种疫苗完超越 14 天后,身体就能彻底被疫苗激活出免疫屏障来了。
这样,突破性感染患者的症状,要比一般感染患者的要轻一些,乃至是无症状感染。
并且,在这种情况下,病毒还能诱导身体发生愈加广谱的抗体,对其他变种的新冠病毒也能构成免疫效果。
当然,从研讨来看,只需接种了疫苗,无论是接种前被感染仍是接种后被感染,都能够显著地增强体内中和抗体的效能。
至于新闻里的 John Hollis,他的特别之处在于,他没有接种疫苗,但在感染了新冠后,也获得了“超级抗体”。
可是,John Hollis 的抗体仅仅比他人的效能更强,抗体浓度在体内的衰减速度更慢,什么“血液稀释一万倍,依然能有用杀死病毒”“能够免疫 SARS”,底子没做过这方面的研讨,纯属瞎说。
抗体的效果不是直接KO掉病毒,而是与病毒等抗原结合,便于让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将其铲除。
由于经过感染新冠病毒发生超级抗体是小概率事件,只要 5%左右的人有时机发生这种反响,所以不要想着经过这一途径去免疫新冠了。
知乎:美国一男人被发现是「新冠超级免疫者」,其血液稀释 1 万倍仍能杀死病毒,怎样样看待此事例?有哪些科学依据?爱泡温水的青蛙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