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地区林业科技救灾减灾技术要点
2008年初以来,我国南方地区出现近50年罕见的持续雨雪冰冻天气,对18个省(区、市)的林业生产导致非常严重危害。为充分的发挥科技在救灾减灾和灾后重建中的及其重要的作用,把灾害损失减到最小限度,我们针对受灾严重的经济林(柑橘、油茶、核桃、板栗、猕猴桃、枇杷)、竹林、用材林、幼林、新造林、林木种苗以及森林病虫害监测与防治、珍贵野生动物救护、受损森林生态系统恢复、林木和竹子的加工利用等生产管理技术要点,组织有关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专家,编制了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地区林业科技救灾减灾技术要点,供广大灾区的林业生产单位和林农朋友参考。
1.1 弯曲 竹株上因积存冰雪而致冠梢下垂甚至着地,单株竹竿弯曲成弓形。冰雪融化后弯曲竹会自然恢复,对竹林影响较小。
1.4 翻蔸 竹株上积存冰雪致使竹秆被连蔸拔起,立竹倒伏翻蔸。翻兜竹地下部分露出地面,破坏了林分的地下系统,对竹林影响最大。
2.1 斩梢 斩梢是减轻雪灾的主要应急措施。在积雪冻雨初期和化雪初期,对交通方便地区的竹林,尽快组织斩梢,即将竹株梢部斩去,留枝15盘左右。
2.2.1 清理宜在笋期以后进行,竹株尽管雪压劈裂,翻兜倒伏,但通常不会死亡,甚至还能接着来进行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过早砍伐,会形成“哭娘笋”“哭娘竹”,对竹林更新极为不利。
2.2.2 待竹林出笋结束,新竹发枝长叶后,可对竹林进行清理,根据竹林受害程度不同而区别对待,弯曲竹宜尽量保留,梢部断裂竹如断裂部位高,可砍去梢部。对翻兜竹、劈裂竹可全竹砍伐。
2.2.3 对于严重妨碍交通或竹林管理的少量翻兜竹、劈裂竹可在雪停后即行砍伐。
发生雪害和冻害的常绿水果有:柑橘﹑枇杷﹑杨梅﹑杨桃﹑龙眼﹑荔枝等。这次柑橘受冻害面积最大,损失最严重。
发生冻害后,常绿水果经济林的根颈部和不充实的晚秋梢及其叶片最不耐冻,首先表现冻害症状,出现根颈部树皮爆裂,晚秋梢及其叶片出现水渍状斑块,进而逐渐扩散,叶片卷曲、萎蔫、干枯,枝梢逐渐死亡。
一般而言,柑橘等常绿经济林冻害程度分1-5级。1-2级冻害为轻度冻害,树体受冻后有将近50%左右的叶片萎蔫干枯脱落,对当年的产量有一定影响,但当年能够恢复树势;3级冻害属于中度冻害,75%以上的叶片干枯脱落,1-3年生小枝冻死,树势当年难以恢复,当年无产量;4-5级属于重度冻害,叶片、小枝、主枝、主干受冻,轻者从根颈之下可以发生萌蘖,重者整株死亡。
1.2.1 尽早摘除枯萎叶片,保护树干 对冻害造成落叶的植株,要及时摘除枯萎的叶片,最好能够降低树体水分蒸发。冻害严重的树干,由于枝枯叶落,易遭日灼裂皮,导致病菌侵入,应进行树干刷白(用5kg石灰加0.5kg石硫合剂渣加水20~30kg再加盐100g调制而成),降低树干温度,防止树皮晒裂。柑橘冻后易发生树脂病,要及时防治,有病植株在病部刻伤后用1:4食用碱水刷干,为害严重,病部皮层占1/3以上的应在病部下方锯干,伤口用托布津消毒。
1.2.2 适时适量修剪及对折损伤口和剪口的保护 对2级以上冻害的植株,根据冻害程度,适时适量修剪。枝干受冻,反应较慢,与未受冻枝干的界线不容易在短期内分清,故不应当大截大锯,要到春梢萌芽初期,分清冻死交界处后,剪去枯死部分。修剪和折枝所留下的伤口应当涂保护剂,如生黄土牛粪混合泥封闭,另外为防止伤口感染可以涂抹1:1:10的波尔多液和3-5度的石硫合剂等。
1.2.3 及时中耕施肥 冻后果园若土壤板结,要及早对树盘进行一次中耕松土,要避免伤大根;在萌芽前后注重施肥,其技术关键是,早春解冻后,当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要及早勤施薄肥,施肥主要以氮肥为主,每株成年树,采用环状施肥沟法施清粪水50公斤或用0.5-1公斤尿素兑50公斤水灌施,幼树施肥量酌减,可分别喷施0.2%-0.3%尿素和0.2%-0.3%磷酸二氢钾混合液进行根外追肥。
1.2.4 防治病虫害 柑橘冻害后,易诱发柑橘树脂病、炭疽病、溃疡病、疮痂病等,要将防病作为重点。冻害后植株树势衰弱,同时也要作好蚜虫、潜叶蛾、柑橘木虱、柑橘红、黄蜘蛛和蚧类害虫的防治工作。
1.2.5 严控结果量 受冻经济林的结果量,要根据受冻程度合理确定。I级冻害的果园,在加强管理的基础上,可以将结果量控制在正常年份产量的1/2;II级以上冻害的树,要严格进行疏果,以促使树势的恢复。疏果宜早不宜迟。
1.3.1 科学选择园地建园,适地适种 要吸取2008年冻害的教训,按照柑橘品种抗寒力强弱和根据当地冻害的真实的情况科学选择园地重新建园。在发生冻害频繁的地区,不宜重建柑橘园。不同品种、砧木及树龄、树势的抗冻力有差异。柑橘品种的抗冻力强弱分别为:温州蜜柑〉朱橘〉本地早〉南丰蜜橘〉椪柑〉冰糖橙〉其它普通甜橙〉脐橙〉柚〉夏橙〉柠檬;柑橘砧木的抗冻力强弱分别为:枳〉枳橙〉宜昌橙〉酸橙〉土柑〉红橘〉酸橘。
1.3.2 选用抗寒品种 宽皮柑橘的抗寒性强于橙类,橙类强于柚类和柠檬。各地在柑橘园重建过程中,能够准确的通过当地的温度状况和柑橘品种的抗寒性准确选用品种,当然也应该考虑到市场需求。
1.3.5 加强幼树管理 新建柑橘园要及时深翻改土,增施有机肥。培养深而强大的根系和健壮的树冠,以提高抗寒力。及早施越冬有机质肥,保温防寒。冻害发生前,要给幼树培土,保护根系和根颈安全过冬。对成年树主干、主枝要用薄膜包扎保护。
1.3.6 树冠喷布抑蒸保温剂 在12月下旬至1月上旬,可用3%的石蜡类有机抑蒸发保温剂连喷2次,喷布后叶面形成一层分子薄膜,以抑制水分蒸腾,减少叶面细胞的失水,提高树体自身抗寒防冻能力。
南方常绿经济林有油茶、香榧等,这次受害的常绿经济林主要是南方常绿油料经济林油茶。
这次冻害中表现最严重的是,长时间冰冻造成大树嫁接接口处断裂雪压造成折枝、倒伏、断梢、幼果脱落等;其次是冰雪覆盖了2007年新培育的油茶苗木,对苗木特别是嫁接苗造成一定的冻害影响;三是2007年的部分秋稍特别是旺长秋梢被冻死,但大部分地区春稍和夏稍都完好无损;四是冻土层最深达30cm以下,有可能对油茶根系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2.2.1 林地清理。清理地上的断梢和折断的枝条,集中销毁,保持油茶园清洁;
2.2.2 苗木扶正与培土。积雪融化后15天内,对全部或部分倒伏但未折断的苗木,进行扶正并培土,土层厚度为20~30厘米;
2.2.3 清沟排水。对于地势较低平地或易积水地,雪后10天内及时清洗整理沟渠,排除油茶园内积水;
2.2.4 适当修剪。2月底到3月上旬,根据受冻程度不同采用不一样的修剪方法,冻害严重时剪去枝的2/3,冻害轻时剪去枝的1/3;
1.1 断稍(包括断干)。这一类型受害比较普遍,受害程度也非常严重,主要是由于林木树冠截获的雪的重量超过了树梢、树干本身的负荷极限所致。
1.2 弯斜。这一类型受害也比较普遍。主要是由于林木枝叶上所存留雪的重量尚未超越树干的负荷极限,借助本身就具有的弹性,向侧面偏斜,或稍冠向下弯曲呈弓形。
1.3 倒地。这是用材林林木最主要的受害类型之一,受害率比较高。与弯斜类型类似,倒地类型也是由于林木枝叶上所存留雪的重量比较大,形成了头重脚轻而弯斜,在雪的继续压力下,渐渐被压倒伏在坡面上。
1.4 翻蔸。这一类型也是主要的受害类型,受害率也比较高。主要发生于陡坡及土层较浅薄立地,林木因雪压而形成头重脚轻被连根拔起,根系完全离地或根系严重扯断。
根据用材林林木受雪压危害的类型进行不同的救护处理:
2.1断稍(包括断干)。这类受害林木在雪融化后没办法恢复生长,有必要进行伐除清理,及时利用。
2.2弯斜。这类受害林木在雪融化后大都仍可恢复原状,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需要保留。雪压期间应及时最大限度地清除树冠上的积雪。
2.3倒地。这一类型如果树根未离地,或根系受损较轻,如果雪融后能逐渐恢复生长,应该给予保留。雪压期间应及时最大限度地清除树冠上的积雪。如果根系受到严重损伤或扯断,恢复很难的应伐除清理,及时利用,以减少损失。
2.4翻蔸。这类受害树木已经没有存活和恢复的希望,雪灾后应予以及时伐除利用。
2.5 用材林今后在林分管理上要注意密度管理、立地控制和树种选择,最大限度地抵御雪灾。
1.1雪压 零度以下的持续降雪,积雪不化,厚度增加,幼树在较长时间内遭受雪压,会造成落叶(常绿树种)、折枝、倒伏。
1.2冰冻 雪后阴雨天气,温度降至冰点以下,幼树组织发生冰冻导致林木遭受冻害。幼树表现出全株枯死或部分幼嫩枝条冻枯,影响翌年林木成活和正常生长。
1.3冻拔(又称冻举) 由于天气冷暖交替变化,昼夜温差大引起的根系拔出而造成的灾害。由于冻雪导致土壤水分含量过大,表土层冻结,使新造幼苗或幼树抬高,根系拔出地表,冰融后土壤下落,但拉出的幼树根系不能恢复到原来位置而产生外露,导致幼苗幼树衰弱直至死亡。
2.1 清沟排水 对于地势较低或坡度平缓、易积水的幼林地,雪后积水严重,要做好清理沟渠,及时排除积水。
2.2 冻死株和冻死部位的确定 对幼林地雪灾情况做调查。根据幼苗幼树的枝、干、叶颜色、硬度和手感等变化,判定其受害程度,确定冻死株和冻死部位,为采取对应的救护措施提供依据。
2.3 清理和保留幼树的确定 对已确定整株冻死、主干低位折断且不能利用根系恢复的幼苗、幼树,顶芽损坏的松类树种,及时进行清理,保持林地卫生状况良好。对保留的幼苗、幼树采取扶直、培土、修剪、平茬等救护措施。
2.4苗木幼树扶直与培土 积雪融化后,对倾斜、倒伏但主干未折断的苗木、幼树进行扶直,并在其基部培土。对受冻拔害的幼苗、幼树及时重新栽植。栽植前对根系进行修剪,剪去受损伤和过长的根系;栽植时注意保持其根系抒展;栽植后在干基部采取培土措施。
2.5修剪受冻枝条 早春气温稳定回升且冻害表征明显后开始修剪,在1-2周内完成。幼苗幼树轻度受冻后,芽叶焦灼,但未及枝条,可及时把焦灼芽叶剪去,促进新梢萌发。对受冻致死已丧失发芽能力的枝条、折断枝条进行剪除,防止蔓延危害整个树体。
2.6平茬 对于地上部分冻害严重,但是树干基部及根系仍然良好且为萌蘖能力强的树种,可采取平茬措施。平茬高度一般控制在距地表面10厘米左右。
2.7补植或重造 冰雪融化后,对于因苗木冻死而未达到合理造林密度的幼林地,应及时补植;受灾严重的幼林地应重新造林。对于造林树种(含品种、无性系)选择不当而造成冻死的,需更换树种重新造林。提倡使用优良乡土树种造林,慎重采用外来树种造林。在补植或重造时,要选用适当的树种,调整树种组成,形成合理的混交林。同时,保证造林密度在合理范围内。
2.8水肥管理和松土除草 水肥管理和松土除草是提高受冻雪灾害幼苗幼树生长势的必要措施。在春旱地区,受冻林木修剪后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及时进行浇灌。冻雪危害的幼苗幼树施肥坚持轻肥薄施和多次施的原则,每次新梢生长期进行根外追施尿素2-3次,土壤追肥1次,促进新梢生长健壮。有条件的地方提倡施用复合肥料。同时采取松土除草措施,促进林木健康生长。
2.9 病虫害防治 对遭受雪灾生长势衰弱的幼苗幼树加强保护,防控病虫危害。例如,用甲基托布津、百菌清800倍液等喷施消毒,用波尔多液涂刷树皮、伤口等。
林木种苗的雪害类型同新造林地相似,有雪压、冰冻、冻拔,除此以外还有水涝,苗圃地由于大量积雪融化后,形成圃地水分积累过剩,不能及时利用和排出,发生水涝,影响苗木正常生长的现象。
2.1.1采种基地的管护 种子园、母树林或采穗圃等采种(条)基地林木受到雪压、雪折或雪倒等危害时,应及时并分别进行树体的扶正,伐除雪折木和倒木,同时进行适当补缺栽植。
2.1.2林木种苗的调拨 灾区种苗面临紧缺现象,因此要提前做好引种、采种和用苗计划。从异地调拨林木种子和苗木时,应遵循种子及苗木调拨原则,调用最适种源区的种子和苗木。
2.1.3抗性树种的引进 在进行种子调拨或树种引进时,应充分考虑到树种的抗雪灾及耐寒冻等特性。
2.2.1 救灾方案的制定 组织生产技术人员对苗圃雪灾类型、受灾程度进行及时评估,制定相应救灾生产技术方案,分类指导,有条不紊地开展苗圃生产工作。
2.2.2 提高地面温度 可采用农作物秸秆等剩余物或塑料薄膜等材料对苗木或苗床进行覆盖以及设置防风障等措施增加地面温度,减轻雪灾后冻害。
2.2.3 受灾苗木的管理 在冰雪融化后要及时对弯曲、倒伏苗木或因冻拔而露根倒伏的苗木进行培土、踩实、扶正、重新栽植,适时进行施肥管理,增强苗木抵抗力,减少损失。
2.2.4 折损大苗的养护 对雪压、冻害形成的断梢、断枝的苗木,在春季萌发前要及时修枝、整形或平茬。一般受冻害非常严重的是秋枝,即一年生枝条。修剪时应注意从断稍处剪去受伤部分,刀口要平滑,以利于新稍的萌发,最好能够降低损失,防止灾情加重;对因雪压冰冻而造成劈裂或破伤的枝条,应及时采取撑、吊、绑等措施使其恢复原位并固定,让其愈合。
2.2.5珍贵大苗的保护 对珍贵绿化大苗可采用绳缠绕主干和主枝的办法,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罩塑料薄膜等办法防止树干、树枝冻伤、冻裂。
2.2.6嫁接苗木的保护 对经济林树种或珍贵树种嫁接苗,可采用封塑、封蜡等保温措施对嫁接口进行保护,防止和减轻苗木冻害。
2.2.7 设施育苗的管理 一般设施育苗多为扦插繁殖,需要较高的温湿条件,应及时采取包括人工增温等各种措施恢复棚内温度,保证苗木正常生长。
2.2.8 排灌系统的疏通 大雪后,可能会形成苗圃的积水,在有效利用融雪水分的同时,要做好排灌系统的清理和疏通工作,以免发生涝灾。
2.2.9 苗木病虫害的控制 及时调查并清理冻害苗木,监测苗圃病虫害发生发展状况,对可能的病虫害进行适时控制。
2.2.10 珍贵与育种材料的抢救 对雪灾受损区域珍稀材料、种质资源材料、重要林木育种材料(杂交组合、亲本、无性系、家系等)进行相对有效的抢救措施,包括扦插、嫁接、组培等。及时繁殖与保存。
2.2.11 受损苗木的移植 经过修剪的苗木或残缺不齐的苗床,可采取苗木移植的方法,培育发达的苗木根系,增加苗木的抗性。移植时应注意按苗木等级分区分类移植,便于管理。
2.2.12苗圃档案的管理 对各类苗木的受灾状况、生长状况和所采取的救灾技术措施及其效果进行记录,为今后的林业工作提供依据。
一般来说,对于以各种相对方式越冬的昆虫,如食叶害虫,连续的低温和雨雪冰冻会降低越冬害虫的存活基数,减少当年的种群数量;但对次期性病虫害的发生和暴发是极为有利的,大面积林木的折干断枝,极易造成大量伤口并导致林木生长势的急剧下降。众多伤口是多种病菌的侵染点,树势急剧下降又可引发一些腐朽菌的侵入,因此,各种弱寄生病害的严重发生,在当年就会显示出来;而次期性的林木钻蛀性害虫(如多种天牛、小蠹、吉丁虫等)主要入侵树势衰弱的林木和林分,灾害对其影响会有适当的滞后现象,一般在灾后2-3年内种群将急剧增长,成为病虫害持续发生的基地,从而造成更大的后续灾害和恶性循环。
监测和控制的重点是各种病害,如松树腐朽菌、杉木细菌性病害、杨树腐烂病、板栗干部病害、油茶病害等;各种次期性害虫,如多种林木钻蛀性害虫(多种天牛、小蠹和吉丁虫等),特别是松墨天牛,此种天牛正是我国头号森林病害松材线虫的传播媒介。重大雨雪冰冻灾害后必然引发松墨天牛和其它钻蛀性害虫的大举入侵和繁殖,更加有助于松材线虫的扩散和蔓延。
这次南方雨雪冰冻雪灾害覆盖面很广,受害树种很多,涉及的有关病虫害种类更多,限于篇幅,本文只能涉及森林病虫害监测和防治的原则性支撑技术要点。
3.1 林种或林分类型的划分 建议各地区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将现有林种或林分划分为以松、杉等为优势树种的次生林,以松、杉、桉等树种为主的用材林,以油茶、板栗、柑橘等为主的经济林,以及竹林等四种类型;并依次划分中幼林和成熟林。
3.2 灾情调查和受害等级规划区分 配合各地区的其它救灾措施,立即进行灾害调查,依据折干、断梢、冻拔、冻裂等的详细情况,针对上述不同林种、树种、林龄,提出轻、中、重的受害标准和受害等级划分。
3.3 各地次期性森林病虫害的梳理 根据各地区的主要树种、树龄和林分树种结构,梳理各地主要树种的病虫害发生历史、常发性主要种类,明确各地次期性森林病虫害的主要种类;对于引进树种,更要梳理原产地的主要病虫种类,从而明确有几率发生的重大次生性病虫害种类。
各地区要根据林种或林分类型、灾情调查的最终结果和受害等级,针对主要次期性森林病虫害,分类施策,系统总结以往行之有效的措施,于今年4月前提出对应性预防和控制的实施方案,以及有待深入研究的技术问题,经专家技术论证后实施。
松杉林:将松动或倾斜林木扶正并培土踏实;及时清洗整理死亡或濒死林木,采用相当规格苗木进行补植;对折断和受冻害的侧枝进行适时适量的轻度修剪,剪口要平滑,并用波尔多液或石硫合剂涂刷伤口。针对成熟林的主要技术措施有:砍伐断梢、折断、倒伏林木,倾斜林木视程度进行扶正或砍伐,并及时清洗整理林地;对受害面积较大形成林窗的林地进行造林更新。
经济林:冻害为板栗枝干病害的流行提供了较好环境条件,雪后应该及时清洗整理栗园的枯枝落叶,集中焚烧。清园后,用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全面对树体及地表喷施一次。
监测对象为当地的主要常发性和次期性病虫害,尤其是大范围的冰冻雪灾极大地改变了林分环境,原先次要或一般的病虫害,特别是次期性病虫害容易转变为主要种类。各地要针对不一样林种或林分类型、受害等级,设立固定样地,样地大小以30x30m左右为宜。调查方法以害虫信息素诱集和人工地面调查为主,一年调查两次,春秋各一次;对于大范围或大面积的次生林和用材林,也可采用3S技术,特别是遥感技术进行监测,一年一次。各地的监测技术方案要经专家技术论证后实施。
雪灾受害的对象主要有鸟类、兽类,特别是有蹄类,猫科动物等。由于雪灾食物缺乏,而导致动物生病、死亡的救护和处理。
充分发挥各地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和救护站的现有条件,依据情况适当增加临时简易救护站点,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和常规药品,做好野生动物救护工作。野生动物还在于食物短缺和寒冷冻害而导致体质弱而致病或致死的,因此主要措施是保暖和提供食物、饮水。但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安静”问题,野生动物生性机敏、易受惊吓。以往很多被救护的野生动物由于没有正真获得安静的环境,因此在体质弱和受伤的情况下,在被救护的环境中受惊吓(往往有人活动甚至观看),应激反应,不吃不喝,加速死亡。
近年来,野生动物疫病受到格外的重视,尤其是禽流感由野鸟传播,直接影响到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雪灾过后,野生动物体质弱,更容易感染疾病。因此,应告知当地群众不要密切接触。公布各地热线电话,发现情况及时通报。
2.1 加强巡护:雪灾过后,大量野生动物因食物缺乏和寒冷而导致体质下降甚至死亡。因此必须加大巡护力度,如增加巡护频次、延长巡护时间、扩大巡护范围,以便及时有效地发现野生动物伤病个体。
2.2 食物提供:对野生鸟类,投放玉米(雉鸡类、雁鸭类等)和谷物(雀形目鸟类)。地点应选择在野生动物活动频繁的地区。新疆在雪灾时给野马和野驴投放草料,我国南方可能没这个必要,因为南方冰冻不严重,大型兽类(有蹄类)可自己刨雪觅食。
2.3 栖息地修复:对有些动物,例如黑叶猴,需要专门的洞穴,如果雪灾堵住了这些洞穴,将给整个种群带来很大危害,有必要进行专门清雪措施。对于鸟类而言,并不是所有地区都需要投食,很多地点只要将表面积雪清除,小型鸟类和哺乳类即可找到它们的食物。
2.5.1常用疗法:灌药法、注射法、穿刺术、灌肠与冲洗、麻醉法、导尿法、止血法。
2.5.2食饵疗法:食饵疗法即饮食疗法,就是治疗性饲养(这中间还包括饥饿疗法),即在疾病过程中,适当地选择某些饲料,或者适当地避免某些饲料,或者适当地停食,当投药困难时,可将药物混合于该动物喜欢吃的饲料中,让动物采食,进而达到用药和治疗目的一种方法。
2.5.3特异疗法:对一定病原微生物应用具有抑制作用或造成不好条件甚至杀死病原体的物质,或针对一定病原,补充体内所缺乏的物质进行的治疗方法,包括化学疗法;激素疗法;维生素疗法;
考虑本次雪灾是一个大区域的景观生态灾害,为了从根本上恢复区域景观格局与功能,应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1.1 区域林业雪灾分类与分级 根据雪灾、冻雨等不同成灾因素,对区域林业雪灾进行针对性分类;再根据森林受灾的程度进行灾害分级。
1.2 受损森林景观恢复规划 针对雪灾危害,根据区域林业发展持续性、异质性、多样性、经济性、社会性和综合性等原则,采用景观生态规划系统来进行灾后森林景观恢复规划。
1.3 受损森林景观恢复设计 根据整体性、自然优先、综合设计等原则制定有区域特色的雪灾后森林景观恢复系统设计。
1.4 受损森林景观恢复工程 根据区域林业雪灾的类型与分级,以及森林景观恢复的规划与设计,提出在灾后森林景观恢复工程,最重要的包含人工恢复技术、人工促进森林植被恢复技术与天然植被恢复技术。
对受灾程度较重的森林ECO,应主要是采用人工恢复的技术措施。
对于雪灾后森林毁坏严重、单纯自然恢复植被困难、需时较长的森林ECO,可通过人工技术恢复植被。
2.1 树种与植物种选择 选择适宜的关键种与建群种,即抗雪压、抗低温能力较强的深根性乡土树种,同时引入一些处于演替较高阶段、有培养前途、已有一定栽培经验的树种,提高恢复潜力和速度。
2.2受害树木清理与补植补种 及时除雪与培土,清理受灾林木,清沟排水。冰雪融化后,对于全部冻压而死的苗木,应及时进行补植。对于受灾严重、极度退化的ECO,应选择速生、耐寒、耐贫瘠、抗逆性强的先锋树种或植物种,重建先锋群落。
2.3栽植混交林,恢复原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 混交林能加强自我的养分循环能力和土壤肥力,提高林木质量,增强抵抗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丰富物种多样性,改善造林地生境条件,提高成活率和保存率。
2.4 进行林分改造,加速演替进程 对于受灾的人工林或先锋植物群落,可根据本区域生态恢复参照系,模拟自然森林群落的演替过程,根据不同演替阶段的种类成分和群落结构特点,在受灾的人工林或先锋植物群落内开展林分改造。
2.5 加强林分抚育,维护生境原生性和异质性 在人工更新抚育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减少对土壤、幼苗幼树、枯立木、孤立木、死树桩、倒木的影响,最大限度地维护生境原生性和空间异质性。
对受灾程度相对较轻的森林ECO,且经济较落后、交通闭塞、自我发展活力不高、资金注入有限的地区,应采用人工促进森林植被恢复。
3.1 人工促进植被演替 通过补播、补植,增加既有利于演替发展,又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的树种数量。
3.2 人工改善植被生长外部环境 局部整地、割灌、除草以改善种子萌发条件,间苗、定株、除去过多萌条,促进幼树生长,调整种类组成与密度调控,改善林分结构。
3.3 人工加强森林植被保护 预防病虫害、森林火灾及人畜破坏,保证林分正常生长,协调好群众的生产生活用地,采用灵活多样的封育方式保证自然恢复顺利进行。
雪灾受破坏和退化的程度不同,天然植被恢复和重建的难易程度也显著不同,灾区天然林其恢复措施应按照演替规律,采用封山、改造和抚育结合的方法促进顺行演替。
4.1 封山育林 实施有效的封山育林措施,保护天然ECO的林木与生境。促进天然植被的顺行演替与发展。
4.2 林分改造 天然植被的演替过程较为漫长,为促进森林快速顺行演替,可对处在演替早期阶段的林分做改造,加速其演替进程。
4.3 抚育 为了加速天然植被的顺行演替过程。一种方式是根据天然植被所处的演替阶段,对处于后期演替阶段的种类进行抚育透光,促进演替发展;另一种方式是择伐一些先锋树种的个体,可促进后演替阶段的种类生长,并使之进而顺行演替为生态效益最高的地带性植被的顶级群落类型。
1.1 分类和处理 倾倒或折断的树木(竹子)分为① 连根拔起整株倒伏的树木(竹子);② 拦腰折断的树木(竹子);③ 被压弯出现明显折痕的树木(竹子);④ 断稍折枝的树木(竹子);⑤ 被压弯的树木(竹子)。前三类应及时进行清里和采伐,后两类无需做处理,冰雪融化、气候转暖会自然恢复。
1.2 清理方式 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采用不一样的作业方式。坡度在30°以内的,宜采用林内移动式绞盘机或集材拖拉机作业;超过30°的采用索道集材或移动式绞盘机。受灾严重折倒木较集中的现场,宜采用“采伐→打枝(造材)→集中”的作业方式;受灾面积大、折倒木相对分散的现场,宜采用“采伐→集中→打枝(造材)”的作业方式。
1.3 主要设备和运输 折断林木及竹子综合利用所需设备有油锯、手锯、自行式绞盘机、集材拖拉机、手动打捆机、集运机或汽车。集中后的木材可根据条件采用汽运或水运方式运输到贮木场或生产加工公司或木材销售地点。
2.1 低质竹材高的附加价值加工技术 以残次竹和小径竹为主要原材料,三年生以上毛竹竹材可按收到损害的程度分别可用作地板、竹筷、帘席等原料,但三年生以下(不包括三年生)的翻蔸竹、折断竹和破篾竹,以及小径竹(如笋用竹)一般只能用作能源原料。该技术针对三年生以下的废弃残次竹和小径竹制造高性能复合材料,可以大范围的应用于建筑结构、园林梁柱、建筑装潢装修以及地面材料等领域,可以使得原料利用率达到90%以上,附加值增加2-3倍以上。
2.2 混合树种木材加工控制技术 冰雪灾后南方倒伐木和枝桠材几乎涉及到所有当地树种,此技术是针对树种复杂的枝桠材制造人造板、集材材和木结构材料的工业调控利用技术,可使相关这类的产品到达国家质量标准。
2.3 木竹材防护技术 受雪折、雪压、冰挂和风倒危害,灾后短期内将有大量的树种复杂的枝桠材和小径材。大量木竹材如不及时加工、堆放, 春天后会出现变色长霉,尤其是松木、竹子。为减少损失,木竹材环保性防变色和防霉等防护技术可针对批量原料作防变色和防霉处理,并达到相关这类的产品质量环保的要求。
3.1 受灾林木和竹子等生物质资源能源化利用 南方受灾桉树等速生林木以及竹子资源面积较大,能够最终靠热解气化综合利用技术进行高值化利用,同时为灾区提供对应的能源产品。该技术将集成现有的气化技术、燃气发电技术、炭化学品生产技术、成型燃料技术,使用先进的气化技术生产燃气,可用于发电(能源自给)、蒸汽锅炉供热、居民集中供气或化工原料合成,将剩余的炭加工成各种炭化学品,液体产品转化成为基本有机化工原料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并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
3.2 受灾针叶林木高值化利用生产技术 该技术利用松树和杉木的针叶为原料,经过科学处理和精制得到系列针叶加工产品,如针叶维生素粉、针叶生物活性物质饲料添加剂、针叶叶绿素-胡萝卜素软膏、膏状针叶维生素原和膏状针叶叶绿素铜钠等,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饲料、医药、兽药和化妆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