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咨询热线 全国咨询热线:18925237210(钟小姐)

产品中心

轰炸日本(五):李梅来了!

来源:kaiyun官网    发布时间:2024-07-19 08:32:46

  在那些和李梅近距离的参谋人员眼中,将军是一位面无表情,做事一板一眼的人;他们很少看见李梅有过丰富的表情或者动作,初次接触的人一般会留下此人冷漠而举止笨拙的印象。

  虽然李梅成功地喜欢扮演了一个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军人角色,但在强硬的外表之下,李梅就像巴顿一样,也是战争中最内省、最善于分析、最有天赋的指挥官之一。

  这名真正的战争天才,现在只有一个心思——用尽一切手段,把炸弹扔到目标头上!

  “指挥部队,就要用B-29取得战果。办不到,就卷铺盖走人。办不到,太平洋战区就永远都不可能有战略空军。”

  在李梅看来,攻占马里亚纳群岛的唯一目的是用B-29轰炸机空袭日本,因此所有的建设和 开发工作都应当围绕这一目标进行;但是海军则反驳说马里亚纳群岛也是1945年即将进行的大规模两栖进攻的前进基地。

  在马里亚纳群岛第一个可起降B-29的伊斯力机场(注1),所有的武器整备、加油、飞机维护都是在拥挤的停机坪上,在热带的酷热和暴雨之下露天进行的。

  工具和零备件都放在户外的补给堆栈 里,装进板条箱堆在地面上,上面盖着防雨布。而一队C54运输机会每周两次地将飞机零部件从加州运过来;工程师和技工们则需要熬夜维护毛病不断的发动机。

  在最初的空袭行动中,所有的轰炸机不得不从一条跑道上起飞,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同时起飞的飞机数量十分有限,最早起飞的飞机必须在机场上空一遍又一遍地盘旋,相当一部分宝贵的燃料消耗在了等待上;结果到了返航的时候,又是一群燃料箱几乎烧干的飞机在上空排队等候降落——有些飞机被迫在海面上迫降。

  李梅到任后,他一看到那些在关岛南部修建的海军的奢侈的娱乐设施和高档休闲场所就特别恼火,他一边向华盛顿抗议修建机场的工程部队被调离,一边挖苦道:“他们建了世界上所有无关紧要的该死玩意儿,唯独忽略了他们拿下这些岛的最初目的。”

  到达关岛后不久,李梅被邀请参加尼米兹将军在岛上的住所里举行的宴会,在这所漂亮的白色房子里,在明亮的灯光下,大家坐在铺着白色桌布的餐桌边,桌上整齐地放着亮闪闪的银质餐具;大家享用着丰盛的晚餐——有例汤、鱼、烤牛肉、甜点,饭后还有咖啡、白兰地和雪茄。

  李梅在晚餐时不厌其烦地向所有的海军军官发出邀请,回请他们来他的陆军营房吃饭——所有人都在闷热的匡西特板棚房食堂里,站成一排吃罐头口粮。

  这个举动解决了所有问题,海军提供了必要的装备和人员,加快了B-29基地的扩建。

  1945年2月初,关岛新扩建的第一条跑道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第314轰炸机联队的180架“超级堡垒”进驻到这里;

  1945年3月,美军在马里亚纳的提尼安岛扩建的第一条跑道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这里计划建成8条跑道;与此同时,美军还开始扩建塞班岛的伊思力机场跑道,令其最终能够容纳第73轰炸联队的4支大队。

  1945年的3月28日,太平洋舰队司令部下令“严格限制”出于其他目的而开进马里亚 纳群岛的船运,以便为第20航空队所需的物资留出运力。货物的分配规则也由此转变为“最大限度保障‘超级堡垒’所需要的弹药和其他物资供应”。

  坐稳了指挥官位置,指挥的轰炸机部队不断壮大的李梅将军仍旧开心不起来——高空精确轰炸始终没有办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他从来不掩饰这个问题。

  早在中国战场的时候,李梅指挥的B-29轰炸机群就领教过了日本高空的急流,这可是欧洲战场绝对没的气候,接手第二十一轰炸机司令部以后,李梅就告诉他的手下,花掉22吨燃料,只带着3吨炸弹跑到东京上空是毫无意义的。

  他的第一个尝试是命令机组人员降低飞行高度——以避开凶猛的高空急流——飞行高度改在了大约7500-8000米左右,这个高度的急流没那么剧烈。降低高度也能改善B-29的轰炸精确度、减轻发动机负荷并减少燃料消耗。

  在1945年1月份剩下的时间里,李梅并没有大刀阔斧的改变他的前任的战术,因为他自己仍旧在思考和摸索;在1月23日和27日,他发动了两次空袭,目标分别是名古屋的三菱发动机工厂和“老朋友”武藏野的中岛工厂,对名古屋的空袭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在武藏野的上空,轰炸机遭到了大批日军飞机的拦截,一通混战后,工厂毫发无损,美军5架轰炸机被击落,2架在海上迫降,一架在返航途中坠毁,还有一架彻底失踪。

  1945年1月,日军从地面拍摄的一次成功的撞击照片,下方的B-29受伤后仍保持在轰炸编队里。

  美军的机炮手们在这场混战中冲着四面八方的敌军猛烈开火,战后他们自称击落了60架敌机,其实大家都清楚,在空战中机舱炮手们的击落成绩水分有多大。

  从1945年2月份开始,李梅就开始派出轰炸机部队进行燃烧弹的火攻试验,2月4日,129架轰炸机装载了燃烧弹和常规炸弹空袭神户——日本最重要的造船基地;云层让地面目标模糊不清,但是仍有一半的飞机到达了目标上空,159吨燃烧弹和13吨高爆炸弹取得了优异的成果:超过1000座建筑物被摧毁,重创一家主要造船厂和5家军工厂,美军仅仅被击落了一架轰炸机。

  受到这次成功的鼓舞,2月10日,李梅再接再厉,派出了84架“超级堡垒”去轰炸位于大阪的中岛工厂,这里的装配线(疾风)”战斗机,美国人给它取的代号是“弗兰克”。

  这次的空袭效果就差强人意了,只有7枚燃烧弹和97枚高爆弹落到了厂区,而最让人没有办法接受的是,其中有43枚高爆弹竟然是哑弹。

  1945年的2月初,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已完成了进攻硫磺岛的准备,海军中将霍兰德·史密斯(“嚎叫的疯子”)把它形容成“我们一定要承担的最艰苦的任务”。他预计,攻占这个岛屿将付出高达15000人的伤亡。(实际伤亡数字还要更高。)

  日本人一直通过部署在这个岛上的军用飞机零零星星地向马里亚纳群岛发动空袭。而当B-29空袭日本本土时,岛上的雷达就会提前预警;为了避开岛上的防空火力,美军的轰炸机还不得不兜一个圈子,额外的飞行距离既增加了燃料消耗,还减少了载弹量。

  因此,考虑到进攻将要付出的巨大代价,负责指挥这次进攻的雷蒙德·斯普鲁恩斯将军,让李梅到他的旗舰上参加会议,会议中,斯普鲁恩斯将军问李梅,这次进攻是否值得?

  李梅坚定地回答“是的”。他说,对于美国来说这个岛屿简直就是无价之宝——它可当作B-29的前进基地和紧急迫降机场,可以建成护航战斗机的基地,还能成为海空联合搜救的基地。

  为了保护登陆硫磺岛的军舰和人员免于来自日本本土的空袭,美国海军的第58特混舰队在2月16日和17日,出动了大批战机,对本州岛进行了一轮猛烈的空袭,海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另一边,为了配合硫磺岛登陆,李梅也在2月19日再度对武藏野工厂发动了空袭,150架B-29的庞大机群途中遇上了冷锋,整个城市被笼罩在几乎凝固不动的厚厚的云层之下,轰炸机只好转向次要目标,大量的炸弹从天而降,几家工厂被摧毁,但是中岛工厂仍旧屁事没有。

  日本上空的天气和准确的天气预测成为了横亘在李梅面前的最大障碍,其实和他的前任一样,李梅一直对此心知肚明:即使能获得精确的天气预报——这个需要苏联方面的全力配合,这显然是没办法实现的——但是,目标上空变幻莫测的天气特征情况仍旧无法解决。

  海军嘲笑他们,说船队给马里亚纳群岛拉去无数吨的物资,B-29机群挥霍了其中的绝大多数却没什么战果,海军同时还抱怨,他们得到的都是B-29部队挑剩下的,但是他们的航母编队却必须打完太平洋战争的下半场。

  刚刚得知这些消息的时候,李梅和他的司令部都非常恼怒,但是公平地讲,B-29轰炸机部队取得的成果和付出的代价远远不成正比。

  1945年3月,美国海军航空兵再度空袭日本,天空中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高射炮火。

  李梅和他的参谋们仔细研究了两者作战方式的不同,似乎造成两者战果巨大差别的原因就在于:海军的“泼妇”、“地狱猫”和“地狱俯冲者”们都是采取的低空俯冲或者水平掠过目标,在桅杆或者房顶的高度,冒着地面火力投放炸弹。

  面对纷扰的问题,嗜好抽烟的李梅抽起了雪茄,因为烟草能够让他保持镇定,而马里亚纳群岛潮湿的气候让他的烟斗发霉了。

  直到这样一个时间段,李梅采取的对策仍旧是:想方设法地让机组成员在正常的飞行高度,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提高盲目轰炸的命中率。

  在前期的实战中已经发现,B-29的机组成员,尤其是雷达操作员训练不足,严重影响了作战效果;既然李梅无法影响天气,但是他能够最终靠训练来提高机组成员的技术。

  将军召来了驻关岛基地的雷达专家——一名来自于麻省理工大学的科学家——命令他马上飞往塞班岛:

  “你直接到部队里,挑出两个最愚蠢的雷达操作员,就是连上帝都觉得他们很蠢的那种;然后你上飞机和他们一起飞行,盯着他们,手把手地教他们,”然后李梅将军指着附近的一幅地图,“看看他们能否依靠雷达飞到这个岛北面伸出来的沙洲。”

  不提专家面对操作员们是如何头疼,也不必说操作员们被紧张的训练弄得生不如死;最终,经过充分紧张的培训,绝大多数操作员已能辨认出探入水中的狭长陆地——李梅一直在考虑,在东京湾寻找一个类似的地标,如果机组可以在雷达上准确找到那里,那么,精准轰炸就一点都不难了。

  以此为基础,一个完全颠覆以往的作战方式的计划在李梅的脑海中逐渐成型,如果现在就告诉他的手下,这些飞行员们一定会惊恐不安,于是,腹黑的李梅将军打算通过一次特别的训练来完成自己的目的。

  命令他率领12架轰炸机进行一次特别任务训练,目标是塞班岛附近的一个小岛。命令要求12架“超级堡垒”分为三组接近目标,从50英尺!(约15米)高度投放一枚装有延时爆炸引信的炸弹。

  “50英尺!!!”收到回复的奥唐奈马上做出了反应,一个小时后,怒气冲冲的他飞到了关岛司令部,“我没法执行这个自杀的命令!”

  李梅手里拿着雪茄,平静地看着坐在对面的奥唐奈,“你会执行的。”将军温和地说道。

  几天后,各种版本的谣言在马里亚纳群岛流传得到处都是,都在描绘前一架飞机投下的炸弹几乎弹到了紧随其后的另一架“超级堡垒”的炸弹舱;所有的谣言最后汇集成一个终极版本——说是一枚炸弹弹起到另一架B-29的飞机水平尾翼的高度,还跟着编队滑翔了好一会。

  随着类似训练的展开,谣言似乎也没那么可怕了;当B-29的机组人员津津乐道各种传言的时候,他们无形中在心理上接受了这么做——这正是李梅的高明之处——日后,当李梅命令他的队员们去做真正的极度危险的事情时,任务看起来也没那么可怕了。

  如何使用战略轰炸,摧毁日本人的生产设施,进而消灭日本政府的持续战争能力,是美国战略轰炸机部队需要完成的首要目标。

  实际上,李梅自从1945年1月份上任以来就一直在考虑怎么达到这个目的,当他尝试了很多方法后,发现解决的办法简单而又残酷——高投弹密度的夜间低空火攻。

  之所以没有人想到这个办法,是因为李梅的战术完全背离了B-29“超级堡垒”的设计原理和作战设想,也和美国空袭德国的主要作战方式大相径庭:

  这种战术将以夜间攻击为主(至少在前三次的燃烧弹空袭任务中是这样的);机群将在1500~2100米的高度上进行投弹,而不是在原来的7500~9000米相对安全的高空作战。

  在这个高度作战,可以轻松又有效地避免不稳定的引擎出现故障,节省下来的燃料还能够将飞机的炸弹荷载提高到6-8吨左右,投下的炸弹不会受到高空乱流的影响,相反,狂风还会成为美军的帮手,将地狱之火散播到四面八方。

  这个主意并不是李梅原创的。早在1943年,美国的轰炸专家们,就在犹他州沙漠的试验基地用木材、纸张和麦秸秆草席搭建了一片“原汁原味”的日本建筑,来测试燃烧弹的效果;直到1944年初期,他们才成功地通过混合使用凝固汽油弹和铝镁燃烧弹将这里烧成了白地。

  日本的城市比德国城 市更易于被火攻摧毁,因为日本城市的人口密度更高,而且密集建造的木质房屋也更容易起火。

  执行火攻任务的主力是是M69型凝固汽油(子)炸弹,它们被裹在装有弹翼的500磅E46圆柱形集束炸弹中。每一枚M69子弹药或者“小炸弹”都是把一个装满胶冻状汽油的棉布袋子装入一个铅管内。每一枚E46燃烧弹都集中了38枚M69,通过一个由定时引信炸开的束带捆绑到一起。

  集束炸弹被设定在距离地面600米左右炸开,每一 枚子炸弹后面都拖着近1米长的棉布飘带,确保它们散落在直径约300米的区域内。一旦接触到地面,第二个引信就会引爆,这时一块发射药就会把一团团起火的凝固汽油溅射到半径约30米的区域里。

  这些半液体汽油滴无论沾到哪里——墙壁、屋顶、人体皮肤——都会附着在那里,以超过500摄氏度的高温燃烧8分钟到10分钟,足以引燃所有的日本城市中心那些挤成一团的,由木头和纸板建造的各种房子。

  无论是在道德还是执行层面,李梅的上级没有一个人反对这种激进的战术改变。部分原因是,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军方就研究过对日本城市进行燃烧弹攻击的可行性;而且,最为关键的是,美国民众对于战争对手的观感已经完全改变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初,美国政府的高官们坚决反对从空中对城市进行无差别轰炸。即 便是陆军航空队的将领们,也坚持反对对城市的“无差别轰炸”——在欧洲上空,即便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美军也一直在坚持昼间的高空精准轰炸。

  到了1945年初,轴心国的慢慢的变多的被揭露的暴行逐渐改变了这些观点。日本在马尼拉的暴行在整个世界被揭露后不到两周,燃烧弹攻击就拉开了序幕,这一定不是巧合。

  但是,即便到了这场残酷的战争的后半场,美国的政治领袖们仍旧不愿意公开承认他们默认了“无差别的恐怖空袭”,对日本城市的攻击仍然需要一个合适的军事借口。

  美国陆军航空队解释说,日本的许多工业生产是在居民区里进行的,那些小型“供应商”或者“屋檐下”工场组成的家庭手工业会为大厂提供零部件。对待工业高度集中的德国采取高空战略轰炸,效果立竿见影;但是面对将2/3的工业都分散在家庭作坊里的日本而言,除了将目标区域整个烧光之外,别无它法。

  新的战术无疑十分危险,按照欧洲的经验,如果美军胆敢在德国上空采用这种空袭方式,毫无疑问,德国空军密集的战斗机和高射炮会把轰炸机部队打的“筋断骨折”。(李梅的原话。)

  但是,李梅愿意赌一把,他仔细分析了以往的空袭任务汇报,很明显,日本人缺乏小口径的速射高射炮,而他们的夜间战斗机的技战术和数量也不足以对庞大的攻击机群构成威胁。

  为了提高载弹量,李梅下令将除了燃料、炸弹、三名机组人员和尾炮手之外的一切东西都拆掉,而保留尾炮手的最大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观察空袭效果。

  将军开始仅仅把决定通知了几个参谋,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一名官员嘀咕道,“那就是自杀行动。”部分在他下面服役的人背着李梅开始说他是疯子和屠夫。参加过欧洲空战的老飞行员坦率地说:“如果我们这次的对手是德国人,我们会损失80%的飞机。”

  李梅说服他们的理由格外的简单——“如果这次空袭的结果真的如我所愿,我们就可以缩短战争。”

  李梅充分意识到他的事业处在极大的风险中,他决定事先不告诉阿诺德将军任何关于首次低空空袭的事情。“如果这次失败了,我将承担所有责任,”李梅告诉他的参谋,“然后他可以开除我。”——如果任务失败,李梅有很大的可能性被解除指挥权,并降回他的永久军衔——陆军航空队上校军衔。

  最终,李梅赢得了他的联队长们的支持,第21轰炸机司令部的三个轰炸联队中驾驶领队长机的准将——“罗西”埃米特·奥唐纳尔、托马斯·S.鲍尔,以及约翰 ·H.戴维斯。这三位准将立刻看出了这一方案的优越性。

  第一次,轰炸行动完全不用考虑天气,而且,B-29的最大优势——高荷载,首次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轰炸也不再依赖高精度的瞄准仪,他们只用考虑高速低空突防。

  能力最强的老练飞行员和机组人员(包括联队长)将驾驶领队的“探路者”飞机,他们将会投下燃烧弹在地面画出一个燃烧的“X”形以标示目标。最初的燃烧区就会成为瞄准点。而跟在后面的飞机,导航就丝毫没有压力了,只要大火真的烧了起来,后面的飞机就可以看见火光,然后朝那里投弹。

  被选中的轰炸目标是东京的下町区,这里位于隅田川流域,是东京地势低洼的地区,以房屋密集的工人居住区为主。

  在选择目标时,李梅非常明白:日本的工业目标被平民居住区包围着。“不论你怎样把居民区和工业目标区分开,”他告诉自己,“你都要杀死数量可怕的平民。但是,我们在和日本人作战,不毁掉他们的工业,就会有更多的美国人死去,你难道宁愿让美国人死掉吗?”

  伊斯力机场是为了纪念美国海军指挥官罗伯特·伊塞力(Robert Isely),他阵亡于1944年6月12日——3天后,塞班岛被全面占领。

  塞班岛上的第一座机场用他的名字命名,以作纪念;然而,陆军航空队把他的名字拼错了——Isley——官僚主义的执拗让错误的拼写成为了(伊斯力)机场的正式名称。